人民网漳浦6月19日电(林长生)“拼死吃河豚”,这样一种危险的游戏一直在流传,而围绕河豚的食用争议从古至今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这样的一种恐惧与诱惑、争议与不安在福建漳浦的一个小渔村似乎达成了平衡。
剁椒河豚鱼头、铁板河豚肉、捞拌河豚皮、刺身河豚鱼、红烧河豚肝、河豚精白西施乳……戴庆阳一张张展示他做的河豚菜肴图片。他告诉人民网记者,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加上不同的食材,他能做一百多道河豚菜而不重复,他还自己酿制出河豚鱼皮酒、鱼骨酒、鱼鳍酒、鱼精白酒等“自创品牌”。
眼前的戴庆阳眼睛很大,说话声音洪亮,据说还练过武术。他的河豚美食馆在佛昙镇东坂村“河豚美食一条街”是最大的。在中式高级烹调师戴庆阳的像酒店房卡的名片上,写着中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常务理事、漳浦县佛昙河豚协会创始人、漳浦河豚推广形象大使、漳浦县庆阳水产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等等一长串的头衔,另一个没上名片的身份是村干部。
戴庆阳很有经济头脑,是当地养殖大户和河豚鱼收购者。从他这种“啥都敢干”的个性中,记者似乎约略感受到他的村子何以成为著名的河豚养殖地和食用河豚的输出地。
为什么想吃河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加禁忌的快感
喜欢海钓的陈皓不时会钓到天然的河豚鱼,他说河豚“很讨厌”,经常会咬断钓钩的线。他们会在海边直接煮钓上来的海鲜,但都把河豚鱼扔掉。不过,他说海边的渔民会带回家去吃。
“河豚鱼经常被当作高端美食的主菜,每份在400-800元之间。”时常要到各地奔跑的吴树藤说,他除了在北京和江苏吃过,也在福建省内的宁德、厦门、漳州吃过河豚。他对河豚鱼的印象是:肉质鲜美,汤汁白润,多为蒸炖做法。
河豚美味,让长江边的人有心照不宣的“拼死吃河豚”的传统“潜规则”。而据称,有史料记载的中国吃河豚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日本吃河豚的历史只有3000多年。吃河豚,已经变成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
1克河豚鱼毒素能毒死500人,这个毒比砒霜强50倍。这样的数据让人不寒而栗。“有些人,在吃河豚时追求那种有点麻麻的感觉,有点像吸食毒品。”采访中,闽南的一些受访者表示,漳浦和龙海有些渔民,会去吃野生的河豚,有些饕客也会偷偷找人家买,追求“越毒越鲜美”的刺激,导致发生中毒事件。
戴庆阳说到,几年来,漳浦人有吃野生河豚中毒的,而东坂村十几年来吃养殖的河豚鱼,没有发生过一例中毒事件。有些人第一次吃养殖河豚,会有头晕的感觉,有心理紧张和精神刺激的因素,也可能是煮河豚过程中使用酒所引发的。
河豚毒素是神经性毒素,可以加工利用,作为癌症晚期病人的镇痛剂。在河豚“毒死人”的另一面,人类发现,河豚的毒卵巢可制河豚毒,供医药用;河豚皮胶原蛋白含量非常高,可制鱼皮胶;河豚肝可提河豚油;河豚精卵巢可制鱼精蛋白;河豚骨可制鱼粉。
为什么能吃河豚:养殖品种加过硬的宰杀标准加“验毒试剂”
漳浦盛产美食,当地人也爱吃,会吃。在佛昙镇“拉动内需”的推广下,食用河豚变成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新爱好。
漳浦河豚鱼协会的人说,如今,在漳州和厦门,一天吃掉的佛昙养殖河豚1-2吨,而清明前后一天可以内销2吨,使得河豚的价格不至于被外地市场压价,为当地人增加了收入。
河豚鱼有100多种,不是每种鱼都能吃,也不是每种河豚都适合养殖。资料显示,中国沿海常见的河豚鱼有43种,可以食用的有21种。漳浦当地主要养殖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两种河豚鱼,这两个品种的河豚鱼毒性低,育苗和养殖技术也比较成熟,适合规模化养殖,也比较容易赚钱。
中国每年产河豚6万吨左右。国际上最受欢迎的是红鳍东方鲀。中国红鳍东方鲀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量不足一万吨。漳浦当地养殖的条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主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
除了选择长期经受考验的养殖品种外,为了降低吃河豚中毒的风险,当地专门请来农业部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理事、中国河豚鱼安全食用技术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徐权做培训,用宰杀野生河豚的标准来宰杀养殖河豚,也给吃河豚再上了一道保险。
另外,据专家介绍,高温加碱性处理,也有助于化解部分毒素。在漳州采访时,漳浦佛昙镇有关领导也向记者展示 “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有了这个“河豚毒素检测”利器,也给河豚美食爱好者提供了另一道安全保障。
记者到达东坂村的这个季节,已经是属于河豚的淡季了。厨师戴剑英刚参加完6月2日这期河豚烹饪培训不久。傍晚,他正在“庆阳河豚美食馆”的厨房杀河豚。只见他用小剪刀把河豚的胸鳍和尾鳍先分别剪到不同的小盆里,再挖掉河豚的两只眼睛,又动作利索地开膛,掏掉河豚的内脏等这些有毒部位。
戴剑英又把河豚体内的尾鳍处的脆骨另外剪下来,说是清洗完血渍后可以当“掌中宝”烹调。他还把河豚的肝脏放在清水里泡着。在记者提出肝脏有毒的疑问时,他示范着把肝脏靠近水龙头旁,边挤压里面的血汁边用流动的水冲洗着。
是夜,餐桌上摆上了河豚鱼奶汤、剁椒河豚鱼、清蒸河豚鱼、河豚鱼刺身和红烧河豚肝等经典菜肴。食客蔡庆道说,厨师都试过了,没事。他说自己吃过不少地方的河豚,“感觉这里的菜做得相当不错”。
在记者有些忐忑的品尝中,河豚肝有点类似炸过的豆腐而入汤汁煮过的味道,清蒸自然味道鲜香,红烧的河豚鱼汤浇饭也称得上美味,而河豚肚子部位的胶质很丰富的同时,会咀嚼到类似一堆粗大的沙粒的感觉。总体上说,即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河豚值得一尝。一生至少吃一次河豚吧。
这个以盛产和加工养殖河豚出名的小村还是个革命老区
为什么是漳浦人先开禁:骨子里有敢闯敢拼的海洋性格
福建人吃河豚,这在小圈子内是心照不宣的,因为政策法规只允许养殖,还没公开说能上餐桌吃。这一次,佛昙镇东坂村大张旗鼓地展示“先行”精神了。
“几乎有虾池的都同时养河豚了。”戴庆阳介绍说,在东坂村,约莫一公里长的“河豚美食一条街”,有20家左右的河豚加工餐馆。而整个东坂村的河豚养殖面积有一万多亩,佛昙镇的养殖面积有3万多亩,漳浦县有10多万亩。
养殖一亩河豚产量50斤左右,照此计算,东坂村的河豚产量确实达到6000吨。这个数据在不同人的表述中有些出入。不过,2004年“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东坂示范区”就有一万多亩,佛昙镇号称是“福建全省乃至大陆最大水产品繁、养集散区和全省最大海水科研集散地、辐射地”,佛昙镇东坂村的河豚地位还是显而易见的。
说到养殖河豚,东坂人还提到十几年前的因缘。
当地人说,1998年,龙海有人到东坂村来合作养河豚。当时,河豚“鱼母”是从青岛买回来繁殖的。后来,经过渔民的摸索,渐渐掌握了一套养殖技术。
在东坂村,河豚鱼和虾混合的生态养殖成为一种共识。漳浦海边以养虾著称,因为高密度的养殖,养殖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东坂人尝试着把河豚和虾混养,河豚会把病虾吃掉的同时,增加了虾的活力,甚至增加了虾池的产量。这个“鲶鱼效应”的偶然发现,使得当地的河豚鱼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六三也证实:“生态混养确实有效,河豚吃掉病虾,鱼虾的粪便由别的鱼或贝类吃掉,可以不使用药物。”
曾经在漳浦佛昙镇当挂职干部的洪振斌说,漳浦佛昙镇20个村中有11个是沿海村,海岸线有10多公里,而海边的人天生有敢闯敢拼的性格。他2012年5月刚到佛昙镇时,当地的养殖河豚除了传统的食用外,大部分销往江苏。在2013年,河豚的收购价格曾经跌到谷底的14元/斤。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推出,今年的河豚收购价格翻了几番,在清明前后河豚最肥美的季节达到每公斤150元左右。
洪振斌说,佛昙镇党委书记陈福强是法学硕士,他到任后,发现当地家家户户在养河豚,也有宰杀河豚的习惯,却没发现中毒事故。陈福强觉得不能等闲视之。他深思熟虑后,决定疏而不堵,和县里有关领导跑去江苏考察河豚市场。回来后,漳浦县佛昙镇又是成立河豚鱼协会,又是开展河豚鱼加工烹饪技术培训,引导当地河豚养殖和食用走上规范化道路。
“河豚文化是一种信任文化,你敢吃河豚,说明你信任对方。”陈福强告诉记者,要给信任提供刚性的保障,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他希望有朝一日人大能立法,宣告养殖河豚可以食用,让整个河豚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6月17日下午,河豚烹饪专家徐权告诉记者,他两次到福建培训河豚烹饪,都是接受漳浦政府部门的邀请,而他更多时候是接受企业或研究机构的邀请去讲课,从中可见漳浦打造河豚文化产业的决心。
佛昙镇位于漳浦县东北突出部,东临台湾海峡,属厦门港半小时经济圈。佛昙人多有往外跑的闯荡精神,旅居海内外侨胞1.7万人。漳浦在深圳、上海、厦门等多地的商会会长都是佛昙人。
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方便的镇,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有“小香港”之称,它的繁荣和出现毒品买卖都曾经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佛昙镇的负面影响渐渐淡去,但 “敢为人先”的闯荡精神没有消退。如今,佛昙东坂村有不少人到福建沿海县市甚至广东海南等地去养殖河豚了。
从东坂村蔓延开来的“河豚先行”,会成为“改革创新”的“中国好味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