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扬州厨师徐权收集20种河豚标本

作者:佚名    河豚文化来源:扬州晚报网    点击数:9349    更新时间:2015-8-26
“还差一种,我就差不多集齐了亚洲地区所有河豚标本。”昨天,中国科学院客座教授、扬州厨师徐权向记者一件件展示他的宝贝。据介绍,在扬州人的认知中,一般暗纹东方豚和菊黄东方豚是最常见的两种河豚,而世界上河豚鱼品类多达2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40种,我国周边及亚洲范围内20多种。

  

   历经十多年,收集20种河豚

   徐权告诉记者,他是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河豚结缘的,为了搞清河豚的习惯,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共收集到20种河豚,并制作成标本。

   “还差一种,我就把亚洲地区的河豚标本全部收集了。”徐权介绍,制作标本是为了方便在教学期间给学员更加直观的展示。

  

   “白鱼”标本“独一无二”

   记者看到,徐权视为珍宝的河豚鱼标本中,小的不足十厘米长,大的有半米之巨;有的形体修长,有的形如圆球;有的全身遍布尖刺,有的全身光滑……

   徐权介绍,在扬州地区,市民常见的只有三种:暗纹东方豚、菊黄东方豚和黄鳍东方豚,其中暗纹东方豚最为常见。

   在20件标本中,有一个全身通白的河豚鱼标本最为引人注目。徐权介绍,这个标本十分珍贵,据他所知,在国内还是“独一无二”的。研究表明,这是一条基因突变的河豚鱼,可能是受外界环境影响,河豚鱼由常见的淡黄色或暗纹色变成了纯白色。

   实习记者 陈高君 记者 李晓明

  

   【新闻链接】

   河豚

   人类对河豚的记载最早要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大禹治水时代中华民族就开始加工烹饪食用河豚。河豚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亚目,鲀科,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中国各大海区都有捕获。河豚还经常进入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水域,而有的亦可进入江河或定居于淡水湖中。

20种河豚标本图及简介

   1淡鳍兔头豚

   特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由日本、中国至台湾。眼眶间隔小而吻长,鼻孔小,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形突起,长相如兔头。体腹侧下缘有一纵行皮褶,体背棘区呈菱形,背鳍近似镰刀形,胸鳍宽短,上方鳍条较长,呈倒梯形;尾鳍宽大,截形,或上下叶缘略突,呈微内凹形。体背部为黑绿色或蓝黑色,体侧暗银白色,腹面乳白色。

   毒性:卵巢有强毒,皮肤、精巢及肌肉无毒,可食用。

  

   2密点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南海、广东和台湾、印度洋、红海、日本等。背部黑色、腹部白色。

   毒性:可食部位筋肉、精巢,但皮有弱毒。

  

   3菊黄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渤、黄、东海;日本。体延长,呈亚圆筒形,向后渐细。有鼻孔,吻圆钝,上下齿板有中央缝。体背、腹部刺较强。胸鳍后上方有一横长黑斑。幼鱼时,体背侧有小白斑点。背腹间有一黄色纵带。成鱼则逐渐消失。臀鳍黑色或暗黄色。体背部深黄白色。体长一般在25-35厘米。

   毒性:肉低毒,皮、内脏、卵巢有毒。

  

   4暗纹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渤、黄、东海、朝鲜半岛。身体椭圆形,前部钝园,尾部狭小。口小,上下领各具2个板状牙齿,唇发达,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眼小,侧上位。背鳍靠后,与臀鳍几乎相对。无腹鳍,尾鳍平截,后端灰褐色。其全身无鳞,头部、体背及腹部均被小刺。体背及上侧部具灰揭色横带纹4~5条,下侧及腹部桔黄色至白色。胸鳍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一块黑斑,臀鳍黄色。

   毒性:肉无毒,皮、内脏和卵巢。

  

   5横纹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南海和东海沿岸,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波利尼西亚。背腹及体侧密布细小棘,体背深褐色,具多条细浅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25cm,中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6纹腹叉鼻鲀

   特征:分布在中国、印度洋、非洲、太平洋、澳大利亚、日本。体无鳞,被小钝刺,小刺有时埋于皮下不显著,该鱼体被小刺,埋于皮下,性懒而贪吃,但在肛门前方常有一群较大的鱼屯刺。鼻瓣为两分叉的皮质突起。体背侧有许多白色圆点,腹部具若干条白色纵纹。它们的相貌丑陋,但色彩艳丽。

     毒性:世界上最毒的鱼要算纹腹叉鼻鲀,肌肉、精巢可食。

  

   7月兔头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南部,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头部肥大,看上去像兔子的头。

   毒性:肝脏、卵巢为剧毒,肠、胆囊、皮、筋肉为强毒,精巢为弱毒,不可食用。

  

   8豹纹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渤、黄海,台湾,朝鲜,日本,俄罗斯东部。体延长,呈亚圆筒形,有鼻孔。吻圆钝。上下齿板中央有缝。体光滑无刺.体侧无胸斑。皮肤具瘤状皮质突起。尾鳍圆形,黑色。体背侧淡褐色,有黑色斑点,腹部白色。体长一般在25厘米以内。

   毒性:肉无毒。其卵巢、肝脏剧毒,皮肤有毒,精巢低毒。

  

   9紫色东方鲀

   特征:分布在中国渤、黄、东海,朝鲜半岛,日本。体延长,呈亚圆筒形。有鼻孔,吻园钝。上下齿板有中央缝。体光滑无刺.体长在30厘米以下时体背部都有许多不规则的白色斑点。随个体增长白色斑点逐渐消失,而呈褐色。胸鳍后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一深褐色大斑。臀鳍黄色。尾鳍截形。体侧有一黄色纵带。体背部棕褐色,腹部白色。体长一般在30—40厘米。

   毒性:肉和精巢无毒,皮及内脏有毒,卵巢和肝脏剧毒。

  

   10海胆鲀

   特征:分布在世界热带区域,全身长满了硬刺。当海胆鲀身体膨大时,棘刺可以直立,棘刺基部互相联接,形成一个连续的甲板,这些棘刺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敌人伤害。

   毒性:肌肉、精巢、皮可食

  

   11六斑刺鲀

   特征:分布在中国、印度、朝鲜、日本、世界暖海。平时横伏的刺,一旦面临危险,会鼓起身体,竖起刺,威吓敌者。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有斑点。全长20厘米。六斑刺鲀是鱼类家族的“刺猬”,它有一个笨拙可爱的小嘴、圆筒形的身体、短小的尾巴,身上布满又长又硬的刺。只有快速扇动它那不太协调的小胸鳍时,才能推得动那笨拙的身体,缓慢地游动。

   毒性:肌肉、皮、精巢可食。 

  

   12假睛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日本。头部与体背、腹面均被强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体青黑色,腹面白色。体色花纹变异大。背鳍基部亦具一黑色大斑,白色边缘有时不明显。臀鳍黑色或灰褐色,前缘及端部暗灰色。背鳍及胸鳍灰褐色。尾鳍黑色。

     毒性:筋肉、精巢可食,但皮有弱毒。

  

   13绿鳍马面鲀

   特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克左右。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毒性:肌肉、肝脏可食用。

  

   14宽尾鳞豚

   特征:分布中国南海,广东和台湾,印度洋,红海和日本等。在头体除上下唇外全被板状鳞,鳞中大,多为菱形。鳃孔后方具数枚大骨枚状鳞。体灰褐色,腹部色浅。体背侧具许多浅蓝色大斑,腹部具浅蓝纹,头部具数条浅蓝色条纹,眼间隔附近常具黑褐色大斑。

   毒性:肉肥厚,内脏有弱碱毒,去除内脏剥皮后可鲜食,或盐腌加工制成咸干品。

  

   15斑鳍短刺豚

   特征:日本南部,太平洋,印度洋。背部有褐色斑点,刺短小。

   毒性:筋肉、精巢、皮可食。

  

   16黄鳍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呈亚圆筒形,有鼻孔。吻圆钝。上下齿板有中缝。体背部和腹部密生小刺,且皮刺粗强。体上半部有蓝白两色相间的波状条纹。各鳍均为黄色。尾部稍侧扁。尾;鳍截形。体长25-45厘米。

   毒性:肉、精巢和皮无毒,内脏有毒。

  

   17虫纹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背腹面均光滑无棘,体背面灰褐色,具虫纹状白色花纹,胸斑小,其周围白色花斑状,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30cm左右,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18红鳍东方豚

     特征:分布在中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朝鲜和日本海。是所有河豚中个体最大的,可达八斤重。体亚圆筒形,头中大,背鳍略呈镰刀形,胸鳍近方形。背面和上侧面青黑色,腹面白色。体侧在胸鳍后上方有一白边黑色大斑,斑的前方、下方及后方有小黑斑。臀鳍透明或充血红色。

   毒性:肌肉可食用。

  

   19白河豚

   特征:全身白色,其实是一种变异的河豚,因而更加珍贵,现被用于科研。

   毒性:有毒,部位未知。

  

   20小黑斑刺豚

   特征:全身有黑色斑点,布满小刺,鱼嘴像鸟嘴。

   毒性:未知

  

   实习记者 陈高君 记者 李晓明

  • 上一个河豚文化:

  • 下一个河豚文化: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