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河豚鱼产业调研报告

作者:佚名    河豚文化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56    更新时间:2015-6-29
河豚鱼产业调研报告
 
  
  调研专家组(马爱军 房金岑 陈蓝荪 龙程 朱永祥)
  
  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调研专家组在分会副会长朱永祥和秘书长郭继娥带领下,2013年3月26~31日走访了江苏,上海青浦,福建莆田、漳浦,广东广州、中山、珠海等地调研;2013年6月13~19日走访了环渤海天津、河北唐山、辽宁大连、山东荣成等地调研。调研专家组考察了河豚鱼苗种产业、养殖产业、市场流向、产品追溯以及渔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情况,对我国河豚鱼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河豚鱼产业基本情况
  
  河鲀,是一种含毒却味道鲜美的鱼类经济品种,如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豹纹东方鲀等,其中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在我国养殖和食用范围最广。我国海水种类以红鳍东方鲀为主,大多外销到日、韩等国,是重要的海产创汇品种;长江流域养殖种类则以暗纹东方鲀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在黄渤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直接从事河豚鱼(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养殖的业户就有4000余家,与其息息相关的产业链包括:种苗、养成、技术服务、饵料供应、活鱼与冰鲜鱼运输、配合饲料加工、渔业设施和出口贸易等,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
  
  二、河豚鱼养殖产量及养殖产品追溯
  
  红鳍东方鲀因国内市场尚未开放,其养殖和市场受日本、韩国需求影响很大,2007年养殖产量达8000吨,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日本对河豚鱼的需求大幅下降,养殖产量逐年下降目前的养殖产量为2000~3000吨。暗纹东方鲀全国的产量记录在1万吨左右,但根据此次实地调研养殖年产量在4万吨以上。
  
  1、以产业为链条的标准体系已构建,为标准化生产和依法行政提供了技术支撑
  
  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作为我国两个主养河豚鱼品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农业部在标准制修订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这两个品种的种质、亲本和苗种、养殖技术规范、饲料、加工技术规范、毒素检测以及可追溯等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实施,使河豚养殖、加工、安全食用等有了一套完整的可执行标准,使各环节都有标可依,为河豚鱼产业逐步告别无章可循的状态,真正形成无公害养殖、规范合法进入市场、安全食用无风险的新秩序提供了技术保障。
  
  2、出口和规模化龙头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较好,中小企业生产须加强管控
  
  红鳍东方鲀养殖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养殖技术成熟。如大连天正、大连富谷、荣成泓泰等出口和规模化龙头企业拥有自己的海域使用和滩涂使用权,养殖水域水质清洁。以上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业人员素质高,具有很强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意识,都能按着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进口国的有关要求组织生产。目前,山东沿海红鳍东方鲀养殖企业有28家,辽宁、河北养殖企业近40家,其中30家企业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备案注册场”资质认证,有近20家养殖场获得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近10家企业得到当地政府颁发的“种苗生产许可证”和“无公害产地认证”,其中,国家农业部“河豚鱼原良种场”4家,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3个地域,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强红鳍东方鲀产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暗纹东方鲀江苏中洋集团养殖基地是国内外规模最大,也是最先进的暗纹东方鲀养殖基地,是产业的龙头企业。中洋集团实施品牌连锁经营是河豚鱼安全食用的最佳模式,值得借鉴。连锁经营模式强调全过程的标准执行,着重各个关键点的安全检测和风险监测,实行质量责任逐级追溯制度,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无缝监管,能安全有效实施养殖河豚经营。除中洋集团外,中小企业的暗纹东方鲀生产占很大比例,分布在江苏、和广东的番禺、中山市、珠海市等地。其他养殖鱼种包括菊黄东方鲀和黄鳍东方鲀,主要养殖区域为福建、山东和河北等地,约占全国产量的10%,均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需加强管理。
  
  3、 流通环节既有成功经验,也存在隐患急待规范
  
  出口产品溯源情况很好。河豚鱼出口备案基地和出口企业都能按着《水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和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及进口国的有关要求组织生产、用药,并保存生产过程记录。因此,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实现全过程追踪溯源。
  
  内销产品溯源方面,龙头企业控制较好,散户和纯流通企业存在很大隐患。在龙头企业中,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有自己的餐饮店和直营店,江苏中洋集团实施品牌连锁经营,这些企业可以从养殖、加工、流通到餐饮实现全链条控制,无逢衔接和溯源,能确保河豚鱼的食用安全。而散户和纯流通企业在河豚鱼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意识淡泊,存在很大隐患。
  
  三、河豚鱼产业发展技术需求
  
  1、控毒技术:该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且毒性检测技术和标准亟需建立。
  
  2、深加工技术:该技术除传统烹饪外,应加强药用和营养成分研究,并形成系统的工业加工。
  
  3、种质改良:河豚鱼种质资源退化,直接的影响是河豚鱼养殖周期变长,导致成本增加,迫切开展种质改良和苗种生产技术优化工作。
  
  4、养殖模式提升:目前河豚鱼养殖模式已有提升,如大连天正、天津海发和江苏中洋正在尝试发展工厂化循化水养殖;福建漳浦形成的一种河豚鱼、虾以及杂色蛤的生态混养技术等;莱州明波尝试发展高效网箱养殖。随着养殖产业深入发展,高效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池塘改造高效养殖模式,需要投入研究和推广。
  
  5、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制与疾病的防控:红鳍东方鲀饲养以冰鲜饲料为主,暗纹使用的颗粒饲料一般以鳗鱼料为主,适宜河豚鱼营养需求的高效配合饲料的研发将决定其能否在我国形成高效、完善的产业链。病害时有发生,需要投入技术研发量。
  
  6、推行“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建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使质量安全的管理覆盖到整个产业链。目前河豚鱼产品仍存在无序流通,在购销过程中,缺乏收购和销售记录,收购时对产品不进行农兽药残留等食用安全指标进行检测,也不索要生产企业出厂检测报告,这部分产品食用安全难以保证;野生河豚依然有售,如浙江、福建沿海海捕的野生白皮豚占据部分市场,年销售量约在100 吨左右。以上现象如不加强全程质量管理,不但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也会对开放河豚国内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河豚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7、加大河豚鱼文化传承,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
  
  四、建议
  
  我国的河豚鱼养殖产量每年达到4万~5万吨,年产值10亿~20亿元,包括饲料、物流、餐饮、出口等环节,整个河豚鱼产业链加起来形成70亿~100亿的经济规模。河豚鱼产业链从业人员50万人,参与养殖育苗、越冬养殖、饲料生产、活鱼与冰鲜鱼运输等河豚鱼产业活动。因此河豚鱼产业在我国应该有地位,值得国家重视。
  
  (一)开放国内市场是大势所趋,有条件开放国内市场的条件已具备
  
  河豚鱼是一类经济价值很高的硬骨鱼类,营养价值高,其美味自古就有数不尽的赞美之词。此次调研发现,河豚养殖产品多数为优质的养殖产品,如红鳍东方鲀,网箱养殖来自于辽宁鹿王岛、海王九岛等地区,其养殖区域远离近岸,(乘船约2小时的形成)水深达到25m、水质清澈,鱼食用品质极佳;河北的土池养殖,养殖用水天然饵料丰富,水色好,养殖池深达2m以上,养殖密度低,养殖过程几乎不适用任何药品,品尝其养殖产品的味道极佳;天津海发的循环水养殖,自2000年开始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药品,否则养殖系统将崩溃。等等。而这样的养殖产品却大多数销往日本、韩国。优质的资源和辛勤的劳动国人享用的却是很少一部分。究其原因是国内消费河豚鱼尤其是红鳍东方鲀的环境和政策不够开放。
  
  有条件开放国内市场的条件已具备,主要体现在:一是主养河豚鱼品种的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为依标生产和监管能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试点单位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卫生部批准的河豚安全食用试点单位,多年来从未发生过河豚食用中毒的事件,这说明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监控,是可以避免河豚食用中毒的事件的。事实上,我国出现的河豚鱼食用中毒现象都是发生在地下营业场所的违规操作和民众对河豚鱼科学知识缺乏了解造成的。三是各规模化企业具有较强的自律性,都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有自己的餐饮店和直营店,江苏中洋集团实施品牌连锁经营,这些企业可以从养殖、加工、流通到餐饮实现全链条控制,无逢衔接和溯源,能确保河豚鱼的食用安全。四是2007年我国颁布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2011年7月,经专家评估委员会进行安全性评价,卫生部将养殖红鳍东方鲀纳入新资源食品管理,为我国开放河豚鱼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建议各相关部委顺应民意,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完善相关法规,总结成功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开国内河豚鱼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河豚鱼科学知识,引导安全消费,促进河豚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开放国内河豚鱼市场的建议
  
  1、充分发挥渔业协会作用。
  
  河豚鱼协会已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应增强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的权威性,来协调各个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促进信息流通,在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河豚鱼协会应该具有发放河豚鱼经营许可证、处罚违规企业、培训等方面的功能。有了这种功能,才会有权威,才能统一提供苗种,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养殖标准,统一发布市场和渠道的信息,形成河豚鱼养殖有序发展和安全消费。
  
  2、产销专门配送,建立可追溯档案电子信息监管平台。
  
  河豚鱼的消费,应管理定位于酒店和超市,由卫生、工商等部门定期对河豚鱼的销售单位进行严格的检查。酒店消费,则通过酒店企业和厨师的培训和管理来完成,可借鉴日本河豚鱼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和严格的培训教育与管理。
  
  运用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建立河豚鱼从养殖到餐饮环节的点对点对接机制,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加入可追溯监管体系,便于产业信息统一管理。
  
  3、尽快启动河豚鱼渔源基地认定。建议农业部尽快出台“河豚鱼鱼源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草案,组织编制现场检查实施细则,构建鱼源基地认定专家数据库并对专家进行培训,由协会牵头进行鱼源基地认定试点,提出认定推荐基地名单,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公告。
  
  4、加强河豚鱼标准化生产指导。建议河豚鱼分会牵头对现行河豚鱼标准进行梳理,修改完善河豚鱼标准体系,必要时,对现行相关标准进行修订,对已发布标准组织宣贯培训,指导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5、弘扬河豚鱼文化和企业文化
  
  中国河豚鱼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已经有4500多年的历史。食用历史也有2000多年,尤其在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厚的饮食基础,是中国“长江三鲜”(河豚鱼、刀鱼、鲥鱼)之首。文化宣传可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如,江苏中洋集团在河豚鱼文化和企业文化方面开展了了很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效果,河豚已成为海安的地方名片。素有“河豚鱼故乡”之称的日本下关市,河豚鱼产业链经济比重占到了全市GDP的30%以上。日本在发展河豚鱼产业和文化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中日韩三国集养殖、加工、营销、外贸、协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河豚鱼产业研讨,将进一步提升河豚鱼产业科学技术层次和产业发展层次。
  
  6、尽快启动河豚鱼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科技是水产事业的基石。 “九五”以来,尚无涉及河豚鱼养殖产业的国家科技计划投入,作为一个海水养殖大国,我国如果不能迅速获取、整合和应用诸如河鲀等“鱼类上品”相关养殖科技成果,必将影响新世纪我国海洋农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推进。通过科研项目的立项,将联合国内主要优势单位,以河豚鱼养殖产业链中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为主线,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河豚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和产业经济模式、推动河豚“鱼文化”建设、繁荣我国海洋农业、提升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五、结语
  
  通过全国南北调研认为,总体上我国河豚鱼产业运行是健康的,发展是平稳的。特别是养殖河豚鱼产品基本无毒,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喜爱。我国河豚鱼产业努力克服不足,发展前景良好。只是由于当前对国内河豚鱼市场采取封锁的政策,限制了我国河豚鱼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与河豚鱼行业协会联手,在一定条件下放开国内河豚鱼市场,促进科研立项,进一步关注与促进河豚产业发展。
 
 
 
 
 
 
 
 
  • 上一个河豚文化:

  • 下一个河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