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我为县委买河豚

作者:□吴永荣    河豚文化来源:扬中市新闻中心    点击数:2496    更新时间:2017-4-21
  四十多年前,我曾为县委买过一次河豚。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我担任县委秘书。
  1974年3月的一个上午,快下班时,县委办公室一位领导对我说,下午你去完成一项任务,到新坝十圩套买河豚,我们已经跟县水产公司和渔业社领导联系好了,务必在下午四点钟前赶回县委大院。听了领导的这番交待,我既感到高兴,因为长期坐在办公室,虽然也有下乡的机会,而“十圩套”还从未去过;但又感到任务非同一般,要买的河豚数量多(一百多条),时间紧,毕竟河豚在江里不是伸手就可以取到的。
  买这许多河豚,县委要作什么用途?
  原来,由于当时扬中在 “三麦”(小麦、大麦、元麦)种植上创造出一条新路子,三麦单产多年在镇江地区、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县委领导还在河北省石家庄全国三麦生产会议上作过经验介绍。为了推广扬中三麦高产的经验,镇江地委(当时下辖11个县市)决定在扬中召开三麦春季管理现场会,参会人员有各县、市主要负责人,各县农业局、样板公社和大队负责人以及镇江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约近百人,从扬中上洲到下洲分别参观几个公社的田管现场并听取介绍。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领导和兄弟县市的同志们,县委决定,请他们吃一次河豚鱼,以表达扬中人民的好客之情。
  为了保证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午饭过后我随即与县委办公室另一位同事,带着刚买不久的北京吉普车和驾驶员驱车直至新坝“十圩套”江边。
  那时的扬中公路全是砂石路,村里没有公路,到了新坝新桥大队,必须经过一段长约七、八里的泥土路才能到达位于新宁村西江边的“十圩套”水产收购点。按常规,小车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春雨后被手扶拖拉机走过的泥土路面高低不平,许多地方有几条轮胎压的凹槽,好在驾驶员技术娴熟,吉普车越野性能好,我们比较顺利地抵达预定地点。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宽阔的长江,奔流不息的江水,江面上渔帆点点,湛蓝的天上飘着白云,飞鸟不时从低空掠过,刚刚露出的芦芽和小草青翠欲滴,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阵阵金色涟漪,好一派春江美景,差点让我忘记了当时的任务。
  汽车一停下,立刻引来许多大人小孩围观,他们中有人也许从未见过县委的小汽车,好奇地说这说那,其中一位中年男子问道:“你们是哪里的,怎么到这里来了?”我望了一下江堤下边堆放的煤炭,随便地回了一句:这里的煤炭被人偷了,我们是来破案的,边说边向水产收购点跑去。
  那时全县有河豚的港口很多,领导之所以指定让我们到“十圩套”买河豚,原来这里紧邻龟山头附近的“三江营”,水流湍急,从大海逆水而上的河豚到这里产卵后一般就不再往上游,因此“十圩套”的河豚特别体肥味美,我不禁为县委领导的良苦用心所感动。
  收购点上只有俩名工作人员,一位是县水产公司的,负责称重计量,另一位是县渔业社的(印象中姓文),负责与江面上的渔民联系。那时没有像如今的手机,完全靠手势沟通信息。他俩早就知道我们的来意,我最担心的就是能否取到领导规定数量的河豚,而在我们到达之前,已经有几位买河豚的顾客自动地排起队,严格地讲,按顺序我们算是插队的。收购点的同志见我们为难的样子,立即安慰地说,你们不用担心,今天天气好,捕到的河豚不会少,你们尽管放心。那位姓文的同志索性直截了当地跟排队买河豚的顾客说:跟大家打个招呼,今天县委要招待外地客人,上岸的河豚要先安排县里来的同志,请大家支持一下,大家也都会买到河豚的,只是时间稍微推后一点。令我真没有想到的是,现场买河豚的群众异口同声地说:好的,好的,县里的事重要,我们没有意见。
  姓文的同志边说边向江边走去,只见他分别用双手在头上、胸前上下左右摆来摆去,船上的渔民也打着手势,我知道这也许就是渔民之间联络的暗号吧。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几条渔船开始向岸边驶来,“有河豚了”!此时,我心情有点小激动。果然不出所料,几条靠岸的渔船都是满载而归,收到的河豚装了几箩筐,我随即递上备好的两只麻袋,收购点的同志给我们挑拣了一百多条一斤左右的河豚鱼,过了称,我付了钱(当时河豚每斤3毛2分)。那时的我二十多岁,年轻力壮,我和同事各提着五、六十斤的麻袋向停在江堤上的吉普车走去,一点也感觉不到费劲。
  那时的扬中县城,除了“扬中饭店”(又称招待所)和“群乐饭店”外没有其他象样的饭店,而上述两家饭店都没有接待一百余人的条件。县委办公室决定,由机关食堂负责招待客人的任务,一是机关食堂有俩位烧河豚的高手(殷、蒋二厨师),二是机关食堂餐厅面积大,可以容纳二十余桌人同时就餐。食堂的师傅接过河豚后,立即开始宰杀,为了保证安全,县委办公室其他会烧河豚的同志也一同动手,经过严格检查,认真清洗,殷、蒋两位厨师掌勺,不一会,厨房内河豚鱼的香味几乎飘满了整个县委大院。
  接近晚上7点,参加三麦田管现场会的地委领导和兄弟县市的领导陆续到达机关食堂。为了表示对我们完成买河豚任务的鼓励,办公室的领导也叫我参加了招待晚餐。虽然讲盛情招待,其实除了河豚鱼以外,其余的五、六个菜全是当时市场上的农家菜,喝的是扬中酒厂生产的“乙种白酒”和2毛多一斤的丹阳黄酒。记得和我同桌的一位县委书记是个女同志,她是第一次吃河豚鱼,席间她风趣地说,扬中的河豚果然名不虚传,装在盘子里很整齐,但吃起来比豆腐还嫩,明年我们还来扬中吃河豚,由吴秘书请客。我笑着回答“没问题”。
  美味的晚餐将要结束时,地委办公室的张主任忽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同志们,感谢扬中的热情招待,请参加今天晚餐的同志每人交两块钱餐费。虽然我县时任县委书记李明远一再打招呼说是尽一点扬中人的心意,但现场的同志还是纷纷将手伸进了口袋。后来,机关食堂的司务长告诉我,当天的晚餐收支相抵还多了20余元。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每年河豚上市的季节,我便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为县委买河豚的有趣往事。然而,更让我永远记住的是,当年从地委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每人都交了2元钱的招待费。
  • 上一个河豚文化:

  • 下一个河豚文化: